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案件快报 -> 执行动态

十年积案终化解! 陕州区法院以“情理法”破局 书写司法温度

  发布时间:2025-06-24 09:03:32



    一场房屋行政登记纠纷,历经诉讼、执行长达十年的拉锯,在陕州区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,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。这场从2012年持续至今的纷争,不仅见证了司法的公正与坚守,更展现了执行干警以“情理法”破局,巧妙化解矛盾的智慧与担当。

    案情回溯:十年纠葛,矛盾层层叠加

    2012年,贾某因房屋行政登记问题,将某某局与井某诉至法院。2013年,贾某胜诉,案件于次年进入执行程序。执行过程中,某某局迅速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然而井某却因暂无偿还能力,且无可供执行财产,致使案件在2014年无奈陷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状态。此后,在法院的多次调解下,双方于2020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,井某也签署了还款承诺。经过努力,到2021年,井某终于将本金陆续支付完毕。

    本以为这场纠纷就此平息,没想到新的矛盾却悄然滋生。由于和解协议对迟延履行金约定不明,贾某依据法律规定,要求井某支付自2022年起至今的迟延履行金。井某则认为,自己多年来一直按协议定期清偿,不应产生迟延履行金;贾某却坚持认为,井某未能一次性履行完毕,拖延行为给自己造成了损失,理应承担迟延履行责任。双方各执一词,矛盾再次激化,这场持续多年的纠纷陷入了新的僵局。

    破局之路:“情理法”三步走,巧解十年心结

    面对这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陕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,而是从矛盾根源入手,通过“情理法”三步走,逐步打开了双方的心结。

    以“法理”明责任:执行干警首先向井某详细阐释了迟延履行金的相关法律依据,并通过严谨的核算,确定了合理的迟延履行金数额。同时,执行干警明确告知井某,虽然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,但协议中明确写明迟延履行金另行计算,因此贾某的诉求完全合理合法。执行干警还特别提醒井某,若继续拖延,债务将如“滚雪球”般越滚越大,劝其积极履行义务,避免陷入更大的困境。

    以“情理”疏心结:执行干警深入了解发现,双方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源于情感对峙。为避免双方面对面沟通时产生情绪化表达,干警选择以单独约谈、电话、微信等方式,分别与贾某和井某进行深入交流,充当起双方之间的“传声筒”和“情绪缓冲带”。在一次次的沟通中,干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让他们了解彼此生活的艰辛与不易,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及经济收入,感受对方的处境和难处。通过这种方式,逐渐化解了双方心中的怨气,为和解创造了更多可能。

    以“方案”促和解:在多次谈判过程中,执行干警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:井某一次性支付17000元迟延履行金。这个方案既充分保障了贾某的合法权益,也考虑到了井某的实际经济状况,力求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,让双方能够真正放下恩怨,开启新的生活。

    圆满收官:十年恩怨一朝解,司法温度暖人心

    经过执行干警的耐心沟通与不懈努力,这起长达十年的积案终于迎来了圆满结局。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次日,井某便积极筹措资金,将17000元迟延履行金打入法院账户。贾某也放下了心中的芥蒂,签下了结案申请,并在当天顺利收到迟延履行金。至此,二人长达十年的宿怨彻底化解,各自踏上了全新的生活旅程。

    领款当日,贾某难掩心中的感激,竖起大拇指,对案件的圆满解决赞不绝口。这不仅是对陕州区法院执行工作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执行干警以“情理法”巧妙化解矛盾、维护司法公正与温度的由衷赞扬。

    这起案件的成功执结,生动诠释了执行工作并非冰冷的数字计算,而是“法理情”的深度交融。面对历史积案,陕州区法院始终坚持以法为据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,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、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,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,注重疏导当事人情绪,创新执行方式方法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,让司法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当事人的心田。

责任编辑:zzb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